close

《台北筆記》(六午場)

沒有太多心得,所以先筆記一下台北筆記映後場的會談:

ps: 提問和回答都只記大意(金魚腦的苦手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觀眾提問1:感覺好像不是很生活化,有種疏離感?

A:導演希望呈現距離真實約5公分的距離,用顯微鏡看生活的感覺。

 

觀眾提問2:從原作《東京筆記》到《台北筆記》的改編最困難的地方在哪?

A:其實沒有改太多。

 

觀眾提問3:《台北筆記》的台北在哪裡呢?感覺這個本好像只要是亞洲國家,不是歐洲國家都行的通不同意文化作為一個受害者的觀點。(這個經過再次解說後,我還是不懂發問著的意思,求解!!!)

A:這個本是在90年代完成,當時是波斯灣戰爭,也是人類第一次可以從電視中實況看到正在進行中,烽火連天的景象。(我感覺導演好像是想要說他沒有要特別在地化,而是用整體的感覺去創作,然後時空部分好像也沒有要特別拉到跟現在很貼近,時間點設定在2024<??>,也就是離現在遠一點的時間背景)

 

補充:現在想一想,好像這個本放在民國70年,也不會違和。(當劇中人沉默,百無賴聊時,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沒人開始滑手機? 雖然不知道其他亞洲人是怎麼樣,但我覺得台灣人似乎真的很愛滑手機。)

 

觀眾提問4:家教的現任女友為什麼要一直用一種饒富興味的方式說話?

A:導演覺得這個留給觀眾去想會比較好。

 

補充:這個問題我也超想問的啦!兩人的互動有種說不出來的詭譎感。

觀眾提問5:每個版本都會提到小王子嗎?

Ayes

 

觀眾提問6:關於從電視上看到戰爭的報導,其實如果時間拉到現代,

閱聽者對於媒體的信任感,其實比較少,這點似乎從劇中感覺不出來?

A:導演覺得沒什麼差別。

 

補充:我在想這會不會是國情的不同? 因為台灣的媒體常常亂報......

(不清楚日本的情況),所以老實說當我看到北韓最近對美國的發言,我其實第一時間閃過的念頭是;「真的嗎?會不會又是記者斷章取義?」

 

整體而言,這是一部很安靜的戲,我個人沒有那麼愛,但感受一下也不錯。

最後一幕非常的日式風格,我自己則是超級喜歡 J

另外在台下偷偷的看著導演 (旁邊坐著翻譯、盜火劇團團長等人)
心想人種這種事真是奇妙,

明明也都黃皮膚,但是導演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,是因為皮膚很白,進入場內時,又有種謙虛客氣的氣質嗎?

 

然後我非常欣賞台灣人直爽的個性,觀眾不嗇表達自己的感動,卻也直白地提出覺得整個作品中,也許可以再度思量的地方。所以也難怪啦,劇中的姊妹吵架從日版的幽微沉默留白,變成你一來我一往

,「放大了20 (by團長)」。

 

還有小眾文化的好處是,整個座談結束後,入口處的空地隨時可見演員和認識的觀眾/親友聊著天,

感覺很溫馨。

 

《春醒》(六晚場)

整體而言,我比較喜歡2012北藝大的版本,包含當時開場的設計(演員穿白衣,在舞台一角躺著動著身體),還有抓住垂釣的麥克風 (改成放地上,節奏上就會多半拍,有點令我出戲)

(2012的隨筆:http://alicezzz.pixnet.net/blog/post/30543100)

 

不過開場的音樂和結尾的設計很棒,搖滾從北藝大的在某個角落,感成散在舞台上的陰影處,

的確讓空間活潑的起來。高華麗的梅奇爾最後一段超累的啊,但效果很好。鮑亦安的莫里斯也很棒,

下次有小安的戲,我還是會優先列入看戲list

 

不過啊,看完以後覺得有點不妙,因為我已經買了星期日晚上的票了,因為是跟朋友約好,

所以也無法賣掉,但我沒有喜歡到想看第二次說,糗。

怎麼說呢,雖然舞的部分很精彩,歌也有讓人覺得「哇,唱得真好」的時刻,但是歌、舞、戲這三者,

感覺上有點分開 (我了解導演在節目本上寫的想跳脫傳統演一演就開始唱的方式,他希望演員在唱的時候都是開始述說內心世界的時刻,但我還是覺得有點無法說服我自己)

 

還有歌詞和台詞所傳達的憤怒,對我來說有點缺乏真實感。現況的教育現場已經離100年前的狀況很遠了,當然還是有威權跟不合理的要求,但是現場的狀況其實是偏向跟學生好好溝通,至少雙北市是這樣,不論是在所謂的明星學校或是社區型學校都是。

 

春醒加油我還是很看好導演和編劇,若干年後假設能再上演,我還是會買票的 J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台北筆記 春醒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icezz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