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10910 藝穗節舞台劇蒼井空(路崎門劇團)觀後感

 

看似平凡的電腦商場,攤位和攤位之間有道不起眼的狹樓梯,狐疑地往上,竟然就是倉庫藝文中心,仔細想想也蠻理所當然的,不上不下的場地,是有一點那麼半空中的味道。

 

導演林一泓是大學聽過的名字,印象中是個厲害人物,所以這次是蠻期待這戲的。文案寫的好,說明了我們這一代許多人目前的心情:

 

In (the) Air是半空中或是空氣中。半空中,是現在我們和身邊的朋友最常出現的一種狀態,不能上也不能下就在半空中。」

 

場景方面,圖書館的書牆是貫穿全場的背景,開場時,閒散午後陽光與架子間交錯而成的陰影,我非常喜歡。總是這樣,有書的地方就是很自然地令人安心。不過,書側邊底下或橘或綠的東西是什麼呢?代表索引貼紙嗎? 可是索引貼不是通常都是白色的嗎? 為了怕被誤會是書店而非圖書館,可是在這齣劇裡面,是那一個好像都可以。散場的時候我再想,為什麼是書店呢? 書牆是固定住的,換場時雖然用了燈光在架子側邊做色彩的變化,但是書架的存在感還是蠻大的阿,可是開場的圖書館景,除了氣氛不錯之外,好像跟討論的主題沒有太大相關? 是不是用容易移動的小書架取代比較好呢? 或是反方向思考,讓牆面跟故事的連結性再強一些?

 

整體而言,戲劇節奏有點拖拍,有點介於長鏡頭(long take)和短鏡頭的尷尬感,如果能更明確點會更好,總感覺對話間的空拍缺少了情緒,變成無意義的空拍。

然後就是吃字的問題有點干擾觀眾。文本方面,把三個女孩的生命片段拿出來放在同一個劇本裡,總覺得除了都是Nana的朋友之外,可以設計得更有關聯性些。

男主角是同一人飾演三個角色,如果改成飾演同一個角色呢? 在不同時期不同心情時遇到的三個女生? 否則,乾脆連同是Nana朋友這塊都拿掉,乾脆變成完全獨立的三個片段,把省下的時間花在敘述細節上,會不會更好呢? 或是乾脆就聚焦地講一個女孩的故事就好。現在的本,支線干擾了流暢度。還有蒼井空除了令人聯想前A片女星之外,命題的原因應該還有別的吧? 如果要惡搞,那麼那些認真的片段就顯得有點著墨太多。總之看完以後有種不同劇種混在一起的違和感。

可能是我預期會看到更厲害的呈現吧,所以看完之後有點小失望。不過劇團的養成本來就需要長時間,身為交大人,還是希望下次可以看到更精采的作品,加油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icezz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